一个小山村,常住人口仅2400人,此刻正容纳着2100多名“避暑客”。
这个数字让人们直呼“想不到”。
地处北纬26度的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羊昌村,夏季平均气温20.4℃,气候凉爽宜人,生态环境优美,正成为越来越多外地游客避暑纳凉的绝佳胜地。
山风里的“第二故乡”
2024年夏天,83岁的肖克英从长沙朋友口中听闻“海拔1300米的天然空调”,退休后长住深圳的她和丈夫便跟着“候鸟”队伍入筑避暑,住进了开业不久的林韵源居民宿。
早晨去花画小镇晨练,闲暇就四处逛逛,晚上则和天南海北的邻居们拼一桌酸汤鱼……这惬意的日子,让肖克英夫妇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舒坦生活:“这里凉爽到根本不用开空调,食材都是当地生产的,每人每天吃住只要80块钱,健康又划算。”
今年暑期刚开始,肖克英夫妇又来到了羊昌村。“比深圳凉快,比家里热闹。”见到记者,肖克英翻出手机里去年在羊昌拍的照片,讲述了一段令她暖心的故事。
去年初到羊昌村,由于不适应温差,几天后肖克英患上了感冒。
“得知我生病,民宿老板林绍萍不仅亲自将我送到医院,还细心照顾了我几天。”肖克英说:“比我的女儿还照顾得好。”
离开羊昌那天,肖克英告诉林绍萍:“这里是我们的‘第二故乡’,就冲你这温馨的服务,明年夏天还来这里,介绍更多的朋友来,还住你家。”
“南腔北调”里的“需求清单”
今年6月,羊昌村就热闹起来了。
一茬又一茬的游客,让全村91家避暑经营户全部满房。
每到吃饭时,来自广东、四川、重庆、湖南等地的旅居游客围成一桌,一边品尝当地的美食,一边操着“南腔北调”的口音向老板建议。
有人说:在城里喜欢打门球的他们,到农村后没有门球陪伴,闷得发慌,希望村里建一个门球场;也有人说:贵州菜还是不够辣,要是辣一点就好了;还有人说:想出去旅游,但出行不便……
这些建议反馈到羊昌村党支部书记欧春林那里,成了村里的“任务清单”。
为了建门球场,他跑到镇政府反映,通过镇政府的支持,在美丽的马路河畔修建起新的门球场,让游客尽享运动乐趣;湖南游客要吃湘菜,就让民宿老板邀请厨师做地道的湘菜,让村里的湖南游客找到了家的感觉;想出去周边旅游的,便联系旅行社将旅游大巴开到村里,方便大家出游。
“从村里出发,两个小时内可以畅游黄果树瀑布、西江苗寨等景区,便捷的交通让游客日游全省,夜归恬静。”欧春林说,现在村里周周有活动,文艺晚会、采摘节、非遗体验轮番上演。
怡人的环境,精致的服务,让夏天的燥热消散在连绵起伏的山间,羊昌村的避暑经济越发红火。
吾心安处的“新村民”
7月28日傍晚,一场特别的文艺表演在羊昌村热闹开场。
这是新田组四家民宿联合为旅居游客举办的“专场”,全场16个节目中,有11个来自游客的自编自演。
“王老师晚上表演啥节目,听说这场晚会表演者都是外地游客,应该很有看头。”肖克英与长沙游客王春芳寒暄。
“我表演舞蹈《画你》,排练得很认真。”王春芳说。
发起人、昱超民宿负责人黄兵道出了初衷:“办这场活动,就是想搭个台子,让大家亮亮相、热闹热闹。”他深知,这不仅是为客人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,更是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,让他们从“避暑客”变成“自家人”的暖心之举。
到羊昌村的“新村民”越来越多,村里洋溢着欢声笑语。
“避暑经济的短板在于一年只有四个月的旺季,接下来村里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,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产业,让游客一年四季都留在羊昌。”欧春林表示,明年羊昌村旅居人口可达3000人,来往避暑游客将达近万人。
欧春林的底气来自贵阳“旅居生活”计划,2025年要精心打造涵盖避暑休闲、民俗文化、田园风光、康养体验等类型的12个重点旅居项目,在全市掀起旅居热。仅今年6月份,贵阳市接待省外游客542.85万人次,同比增长12.8%。
夜幕降临,文艺晚会准时开场。王春芳的舞扇划出优美弧线,台下掌声混着各地方言的喝彩。游客们掏出手机来拍,镜头里,山风吹来,将一片笑语送向星河。
这一刻,城市里的喧嚣被山风揉散,异乡的方言在炊烟里交融,或许这就是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——让每个过客,都成为故乡人。
来源 |贵州日报天眼新闻
编辑 | 姚自雨
统筹 | 吴亚鹏
编审 | 赵禾稼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